茶友如何训练自己的品茶口感,什么茶叶好喝?
训练品茶口感先要做对两件事:
1、找到靠谱的茶源。
2、不同的茶同时冲泡比较。 茶源不对,那就没法谈。比如想要喝正山小种°,但买到的都是外山料,怎么知道正山小种的标志性味道? 简便的方法是,交点学费,从大品牌喝起,买高中低价位的同类茶。比如岩茶,买同一品牌,百元/千元/两千元三个价位,来做对比,就知道大概的定价原则。定价原则也就是行业内模的评判原则 买到以后,必须同时按照同样的方法冲泡。投茶量、盖碗容量、水温、浸泡时间都要一模一样。 可以像往常一样的冲泡习惯,泡多次。也可以按照专业评审的要求,浸泡3~5分钟。
个人建议按照往常的冲泡习惯,毕竟你训练口感的目的是为了平时选择性价比高的茶。 先从同一茶类入手,得出一般好坏依据。 再可以比较不同茶类的差别。比如正山小种与祁红标志性香味的不同,肉桂与水仙香气与茶汤表的不同。 当然,最后一步就是扩展自己品饮的范围,才能逐渐选择到性价比更高的茶叶。
这十几年来,我也走过了许多歪路子:其实现在也不敢称自己很会品茶,但起码算作入门了罢。对于题主的这个问题,我自然也有一番经验与诸君分享,若有不当之处,还望斧正。1.关注自己的口腔体验。茶汤中的滋味,可谓风情万千。
我们用白话来说,便是:喝起来味道不一样。能分辨出不同的茶汤中有不同的滋味,便算作在品茶中迈出第一步了。这其实很简单,我们舌头的味蕾还是很敏锐的。但是总有人说:不管什么茶,到我嘴里感觉都一个味儿。我想这主要是喝的不用心吧。冬瓜排骨汤跟萝卜排骨汤,细心一点儿应该还是能喝出区别的。所以,在品茶时,要关注自己的口腔体验。那品茶时的口腔体验主要包括了什么呢?私以为,主要包括了“汤感的感知”以及“滋味(水香)的感知”。汤感的感知,说白了道理很简单,就是我们常说的“口感”。我们用来形容“口感”的词汇,通常有“顺滑”、“醇厚”、“绵柔”等,当然这是正面的词汇,反面的词汇,就是“涩”、“苦”、“麻”等。再说直白一点,譬如你感冒很严重,味蕾已经尝不出任何味道了了,但是你自然可以盲品出白开水与大骨汤的区别,靠的就是“口感”。滋味的感知,也就是茶汤中香气等物质的表现,我们说的“味道不同”的主要依据。通常形容“滋味”的词汇,有“浓郁”、“饱满”、“寡淡”、“淡薄”等等。
同样的,我们也说直白一点:高压锅煮的冬瓜大骨汤,跟砂锅熬煮十几个小时的冬瓜大骨汤,你同样可以轻易盲品出来,靠的便是这个“滋味”。2.建立正确的品质认知。你得知道,什么是好的。知道什么是好的之后,在你心里就会慢慢有了一个标准。以后你喝了什么茶,这个茶的品质离你心里的标准有多少差距,你就知道这个茶大概是什么样的品质。最好的情况,是建立三个标准:顶级的好茶是如何的?一般的好茶是如何的?普通的茶是如何的?有了这三个标准,你品茶时心里便有了七分的底气了。如何建立标准呢?靠品。大量地随机性的品(品牌茶此时已不可靠),慢慢琢磨,慢慢领悟,慢慢建立自己的一套标准 —— 或者是,找个靠谱的人带,参考这个人的标准,以建立自己的标准。3.建立正确的品鉴审美。先吐槽一下:为何还有人觉得满是炭火味的岩茶才好喝?私以为,这便是关乎品鉴审美了。当然品鉴审美并没有好坏之分,只有高级与否之区别。譬如这个“满是炭火味的岩茶”,这种茶此时已碳化或接近碳化,茶叶真香荡然无存,茶味淡薄,仅剩高温炭焙出来的“炭火焦味”,这种茶品鉴价值极低,事实上,价格也低廉。但还是有人就要喝这个味道,觉得只有这个味道才正宗,才是好的。
这便是建立正确品鉴审美的重要性了。那如何建立正确的品鉴审美呢?话说大道相同,每个茶类,都有品鉴的侧重点,但是却有共同的地方。这个地方,便是建立正确的品鉴审美的关键了。1)通透感。拥有通透感的茶汤,使喝的人爽快,通透意味着干净,纯洁,无杂味,无异味。这点相信有强迫症的茶友更能领悟其精髓。2)自然的气息。它闻起来、喝起来,一定是要充满自然的和谐感的。一定不能是人为的因为在主导:譬如上文提到的“炭火味岩茶”,便是人为高温造成的。又譬如一些加糖的红茶,香是香,甜是甜,腻人的慌,不可久饮。3)甘甜的回味。可以说,越是回味甘甜的茶,便越高级。但是这个也有一点须要强调,这个回味甘甜,必须是要自然而然的“回味甘甜”,不能通过茶汤前后的反差来突出。
譬如一些茶,喝的时候苦的要死,那回甘上来之后,自然显得甘甜了。这个不能算。
文章来着:醉品茶城https://www.zpchaji.com茶叶电商平台